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矿业学院科研概况(截止2025年10月)

学院瞄准矿业工程领域矿井动力灾害防治、露天矿开采工艺与边坡控制等方面,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服务煤炭行业。同时聚焦晋陕蒙新能源服务圈,围绕矿山安全高效开采、智慧矿山建设、矿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开采一体化技术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逐步拓宽了服务地域,增强了服务能力。“十四五”以来,学院科研工作进展如下:

u 科技立项和经费持续增长势头良好

新增纵向科研经费2546万元,新增横向合同经费26249万元,新增进账科研经费18983万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项、国家重点专项任务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4项、辽宁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4项、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37项。签订横向科研项目528项,其中新增合同经费超过2000万元课题2项、超过1000万元课题2项、超过500万元课题3项。

u 科研奖励和成果鉴定成绩斐然

获得省部级与行业协会科技奖励67项,其中一等奖9项、二等奖38项,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9项,包括国际领先4项、国际先进15项。

u 学术论著与知识产权层次和数量稳中有升

共发表学术论文562篇,包括中科院一区论文17篇、ESI高被引和热点论文12篇;完成学术著作25部,其中科学出版社3部;授权发明专利52项,转化专利7项。牵头制定地面煤层气井压裂效果评价规范等辽宁省地方标准3项,参与制定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等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5项。

u 矿业领域科技影响力明显提升

承办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论坛、中国煤炭学会青年科学家(青托)沙龙、国际智慧矿山创新论坛等国际和全国学术会议14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364人次。

u 平台建设工作成果显著

获批“矿山重大灾害与环境修复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辽宁省矿产资源绿色开发重点实验室”。参与获批“煤矿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控技术”和“露天煤矿安全智能开采”2个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重点实验室。

u 国际交流合作优势特色突出

获批“中国-巴基斯坦露天煤矿绿色安全智能开采联合实验室,签署巴基斯坦塔尔煤田I区块780万吨年露天煤矿项目边坡稳定性研究项目,合同经费620万元。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Derek Elsworth院士、南伊利洛伊大学Y. Paul Chugh教授先后到院开展学术交流和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