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博物馆简介
博物馆始建于建校之初,其前身是地质陈列室,于2009年获辽宁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正式开馆。凭借辽西地区得天独厚的地质资源条件以及我校地矿学科优势,博物馆充分发挥教学、科研、地学知识普及、地质资源保护与爱国主义教育功能,每年面向我市中小学生等社会各界开展科普讲解与社会服务,开馆至今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万余人次,先后获评辽宁省丙级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辽宁省科学教育普及基地、中国煤炭学会科普基地,阜新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是我校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
博物馆现有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结合我校的办学优势和地域特色,划分为三个展厅,分别是地质矿产展厅、动植物化石展厅和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化石展厅。在这里,仅用一个小时的短暂时光便可感知地球茫茫46亿年来斗转星移的生命演化和沧桑变换。
二、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化石展厅
展厅于2015年建成并开放,主要陈列热河生物群脊椎动物化石。热河生物群是指大约1.4亿-2亿年前生活在东亚地区的一个古老的生物群,以中国辽西的义县、北票、凌源等地区为主要产地,素有“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古生物发现之一”和“世界级的古生物化石宝库”等美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赠予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恐龙复原模型-赫氏近鸟龙即产于此处。
三、动植物化石展厅
展厅于2012年建成并开放,陈列的古代植物化石,古代海洋动物化石、古代昆虫化石以及恐龙足迹与恐龙蛋化石不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巨大的科研价值。馆长高莲凤教授以及矿业学院地质系教师曾多次与中国地质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针对馆藏的恐龙足迹等多件化石开展联合研究工作,并在《白垩纪研究》等国际知名古生物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四、地质矿产展厅
展厅于2009年建成并开放,为突出阜新市的地域特色和我校的专业特色,划分为科普展区、玛瑙展区、阜新地区矿石展区、矿物及宝石展区、岩石构造展区和煤岩展区。该展厅充分体现了我校始于煤炭、立足于煤炭的办学特色,体现了地矿工作者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开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