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概况
采矿工程实验室于1994年被原煤炭工业部确定为国家煤炭工业重点实验室,于2004年被批准为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用房面积为3071.76m2,拥有各类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700余台(套),总价值5253.14万元,其中价值100万元(含)以上仪器设备6台(套),50万元(含)至100万元仪器设备7台(套),10万元(含)至50万元仪器设备35台(套),实验设备完好率100%。实验室下设有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室、井巷工程实验室、试样加工实验室、物理参数测试实验室、MTS实验室、力学测试实验室、核磁共振实验室、物探实验室、矿山压力实验室、采矿模型室、通风实验室等。
实验室目前拥有大型先进设备包括MTS815 岩石力学试验系统、WAW-600C 电液伺服试验机、电液伺服控制相似材料模拟实验台、EH-4 连续电阻率剖面仪、Terra TEM大功率瞬变电磁仪,KD-FZTF-V型现代化矿井通风安全仿真装置、DH5929动态应力应变测试分析系统、XJTUDP三维光学静态变形测量系统,XTDIC非接触式三维位移变形测量系统、SAEU2S-1016全信息声发射信号分析仪、TGD光纤光栅高速采集系统、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台、锚固性能试验机、三维模拟保护层开采卸压煤岩体渗透特性测试系统、三维数字摄影测量、岩体结构分析系统和3D打印机等。
实验室主要承担《采矿综合实验》、《岩体力学》、《井巷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开拓》、《矿井开采设计》等专业课涉及的煤岩物理、力学参数测试、三轴压缩实验、多场耦合实验、井上下物理(岩层)探测、相似模拟实验、爆破实验、通风实验、冲击倾向性测试等教学任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积极进行社会服务。
实验室开展研究
研究方向一:矿山安全与灾害防治(研究方向概述)
矿山安全与灾害防治研究方向旨在通过理论分析、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预防和控制矿山生产中的各类灾害,重点围绕露天矿滑坡、井工矿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突水等煤矿典型灾害开展研究,保障人员安全和资源高效开采。
研究方向二: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方向主要研究地下开采过程中因岩体应力重分布引发的围岩变形、破坏及灾害防控问题,重点围绕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深部开采岩层控制、绿色开采与岩层协同控制开展研究,为安全高效采矿提供核心支撑。
研究方向三:露天绿色开采理论及技术
露天绿色开采是以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型采矿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和系统优化,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复合煤层不规则境界露天矿剥采排关系控制方法、边坡稳定性智能交互式分析与监测预警系统、特殊形态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等。
研究方向四:矿井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
矿井绿色开采是以"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低扰动、生态可持续"为核心的采矿新模式,其核心目标是实现"采前-采中-采后"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环境协同发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倾斜煤层切顶留巷无煤柱开采技术、煤矿地下水库覆岩结构特征及储水系数动态预测、智能掘进无人锚护新技术等。
研究方向五:系统工程与智慧矿山
系统工程与智慧矿山方向基于矿山复杂系统建模理论以及智能决策理论,在智能感知与互联、数字孪生系统以及智能控制与执行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矿井智能生产调度、安全风险管控以及绿色矿山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