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圣贤孔子鸟化石,产于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以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名字来命名。原始性仅次于德国的始祖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角质喙的鸟类,也是使热河生物群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的第一个中生代鸟类化石。其主要特征是,头骨各骨块不愈合,尚具有爬行类祖先遗留下来的眶后骨,牙齿退化,出现了最早的角质喙。
简介:鹦鹉嘴龙化石,产于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因生有一张酷似鹦鹉的嘴而得名。鹦鹉嘴龙是一种小型的植食性恐龙,成年的鹦鹉嘴龙体长最长可达1.5米,一般体长在1米左右,两足行走。鹦鹉嘴龙拥有锐利的牙齿,可用来切割、切碎坚硬的植物。
简介:苏铁化石,产于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苏铁又名凤尾焦,避火焦,凤尾松,铁树等。苏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曾与恐龙同时称霸地球,被地质学家誉为“植物活化石”。这种植物生长非常缓慢,寿命约200年,在我国南方热带及亚热带10年以上的苏铁每年都开花结实。而长江流域及北方栽培的苏铁终生不开花或偶尔开花结实。
简介:潜龙化石,产于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是一种已灭绝的水陆共生的爬行动物。潜龙头较小,颈长尾长,一般生活在淡水湖泊中,成年体长约1米,其四足的爪子比较发达,各趾之间没有发现任何蹼的痕迹,且前肢已演成四指,说明它们已适应了陆地生活。潜龙科最早出现在三叠纪早期或者侏罗纪中期,至新生代始新世或渐新世灭绝,化石常见于白垩纪晚期至始新世。
简介:刘氏原白鲟化石,产于辽西早白垩世义县组地层。“刘”取自我国古鱼类学家刘宪亭的姓氏,纪念他和周家建共同研究发现了我国第一种鲟类化石,属名原白鲟是因为这种鱼和现生的白鲟很相似而某些特征又较现生白鲟原始。刘氏原白鲟体呈纺锤形,头长,略扁平,头长为全长的四分之一,吻部极为突出,前端渐变尖细,吻端稍上翘。原白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匙吻鲟科化石,该科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长的吻部及一系列纵向分布的吻骨片,俗称“尖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