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矿业学院
矿业学院招生宣传微页二维码
矿业学院简介
学院始于1949年成立的阜新矿立中等技术专科学校采矿科,1958成立采矿工程系,1998年撤系建院,成立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2011年更名为矿业学院。历经70年的历史积淀和不断发展,学院为国家培养了数位省部级领导干部,为地矿行业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
学院学科实力强。学院拥有矿业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一级学科,其中矿业工程是辽宁省首批A类一流学科,并作为学校的主导学科,孕育了安全、力学、土建等10余个学科。拥有矿业工程、地质工程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建有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地下资源绿色开发与洁净利用国际联合研究院等24个国家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现设有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和地质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三个专业均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3人;俄罗斯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安全生产专家7人,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特聘教授4人,采矿工程学科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5人,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分委会委员5人,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获得者20余人。
学院科研成果丰硕。学院近5年来累计承担国家级课题70余项、省部级及企事业委托项目2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1项,编写与修订国家行业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9项,出版专著和教材50余部,发表高水平论文5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3项。
学院注重交流合作。学院与美国、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日本、越南等国内外6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能源矿山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
专业解读
采矿工程——培育矿山高管与技术人才的沃土,造就中华矿业精英的摇篮。
该专业培养基础扎实、素质优良,具备一定国际竞争能力的矿业工程创新型人才。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智能开采原理和技术,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够在固体矿床开采,尤其是煤炭行业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等相关工作。
专业主干课程:煤矿地质学、岩体力学与工程(含弹性力学)、矿井开拓,采煤方法、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露天开采学、井巷工程、露天矿边坡稳定、矿井通风与安全。
该专业设置“智能开采创新实验班”。新生入学后,参考新生高考成绩,根据教育部“专业+课程”的新工科学科交叉理念,择优选拔;依托“一流学科”建设的矿业工程学科群,体现“继承+创新”“交叉+融合”及“协调+共享”基本内涵,引入智能采矿、透明地球、矿业大数据、矿山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和学科新成果,应用于智慧矿山、深地开采、矿山伴生资源开采、新能源开采等新领域。结合人工智能方向基础知识,设置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采矿基础+人工智能,适应未来智慧矿山建设方向的优秀应用创新型人才。
专业主干课程:智能采矿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含弹性力学)、矿山压力与智能感知控制、矿井智能通风与安全、井巷工程与智能掘进技术、露天开采学。
矿物加工工程——矿物分选加工和资源绿色高效综合利用的优势专业。
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原理和方法对资源进行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毕业生能在煤炭、金属矿及非金属矿分选加工、资源绿色高效综合利用、矿物材料等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学研究、管理及教学工作。
专业主干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矿物岩石学基础、矿物加工学、矿物加工学、矿物加工与利用工艺学、选矿厂设计、选煤厂工艺设计与管理、矿物加工试验研究方法。
地质工程——地质学与工程学完美结合的设计师,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球和谐共存的建设者。
该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在能源交通、土木水利、国土防灾、城镇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单位从事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监测与保护、资源勘探与采掘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管理与监理等方面工作。
专业主干课程:构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双语)、土力学、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基础工程与地基处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岩土锚固与支挡工程。
资源勘查工程——探索地球奥妙、发现与发掘地球宝藏的开路先锋。
该专业基于国家日益增长的的矿产资源需求,以固体矿产和煤油气地质勘查为主攻方向,培养具有地球系统科学思维和勘探实践能力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矿产勘查理论与方法等10余门专业课程。毕业后可从事固体、液体、气体矿产的勘查、评价和管理等工作,为祖国建设寻找丰富的宝藏;可在大型矿山企业从事生产管理工作,也可以到地质矿产勘查、国土资源调查方面的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管理工作,考研学生中有近半数学生考入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等单位攻读硕士研究生。
专业主干课程: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及大地制造、矿床学、煤田地质学、地球化学勘察理论与方法、地球物理勘察理论与方法、矿产勘察理论与方法。
人才培养特色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国家对地矿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秉承“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育人理念,构建了完善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及意识形态培养,以帮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总目标,实现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理性地选择成长目标、科学地确定成长路径,极大地释放自身潜能,积极地度过大学生活每一天,能够秉承和发扬地矿人的团结、奋斗、敬业精神,成为一名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最好自己。
开设创新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把智能采矿、透明地球、矿业大数据、矿山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和学科新成果,应用于智慧矿山、深地开采、矿山伴生资源开采、新能源开采等新领域。培养具有人工智能+采矿基础,适应未来智慧矿山建设方向的优秀应用创新型人才。
推行三导师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学院教学班级推行“1+1+1”三导师联合培养模式,选配优秀学生工作人员作为班级教育管理导师,选拔优秀专业老师作为班级的创新创业导师,邀请优秀校友作为班级的校外人生导师。
创新学生活动载体,充实人才培养内涵。学院依托专业和实验室资源,在学生组织中成立了人工智能协会、无人机爱好者协会、光纤传感协会,从专业应用角度,更好地促进科技与专业融合,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
多元化国际交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学院定期选拔本科学生赴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俄罗斯国立地质勘探大学、美国西佛吉利亚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高校进行学习交流,聘请外籍教师和专家为学生授课,在校开展留学生活动月。
多样化奖助学金,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和学院均设置有国家、省、校、社会等10余项奖助学金,学生资助比例超过40%以上。
毕业前景
就业好——学院毕业生每年一次性签约率超过90%,就业率达99%,其中在500强企业就业近50%,考研录取率超过22%。
发展好——毕业生培养质量高,深受用人单位青睐,“精技术、懂管理、勇担当、善团结”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标签,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就能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
部分深造高校与科研院所
美国劳伦斯科技大学
美国西佛吉利亚大学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地质勘探大学
德国克劳斯达尔技术大学
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
日本秋田大学
日本九州大学
清华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中南大学
南开大学
东北大学
四川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
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主要就业单位
国家能源集团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中国航天建设集团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中国建设工程总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
中国地质工程集团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
中国大唐集团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黄金集团
中铁隧道集团
神华神东集团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
大同煤矿集团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
......
校友风采
胡富国
1965年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
曾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能源部副部长、山西省省长,山西省省委书记、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山西省名人联合会会长
王显政
1968年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
曾任煤炭工业部副部长、山西省副省长、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
王继仁
1982年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
曾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校长
现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丁向阳
1984年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
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柳贡慧
1984年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
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
杨 军
1985年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
现任安徽省宿州市市长
徐晓惠
1987年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
现任中国国电内蒙古平庄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 灏
1990年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
现任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
王永革
1992年毕业于采矿工程专业
现任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孟上九
1994年毕业于煤田地质专业
现任黑龙江佳木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学院举办2017国际智慧矿山创新论坛
本科生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实习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本科生在澳大利亚Narrabri矿进行实习实践
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教授来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全国高校采矿工程实践作品大赛优秀组织奖
学生参加省“挑战杯”获特等奖
学生课余活动
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研究中心